老年康復科 李 晴
歲月不羈,牽繞著奮斗者華彩的樂章;
時光不顧,眷戀著逐夢人如詩的年華;
回首在澳洋華安康復醫院工作的兩年時光,有剛被錄用時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的欣喜,也有為高標準完成工作任務而加班加點的砥礪前行;有在面對困難時而倍感壓力的困頓,也有在同事雪中送炭時縈繞在心田里的溫暖;有為了盡快讓病人病情出現好轉而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焦慮,也有在看到病人康復出院給我們送來錦旗時油然而生的成就感…點點滴滴,印證著我們不斷成長進步的足跡,也見證著醫院薪火相傳、砥礪前行,不斷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在喜迎醫院建院三周年慶典之際,我愿將我工作兩年以來的所思所想與大家分享。
在沒來醫院之前,我一直在綜合醫院工作,對于“康復”這個概念沒有太多深入的認識,但在進入澳洋華安康復醫院之后,我才感覺到自己對內科學醫學領域知識存在不足,在康復綜合訓練方面還存在很多盲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康復”和“大健康”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加之老齡化社會越來越成為我國的突出特征,醫藥衛生產業關注點也已從‘疾病’轉移到‘健康’上來,康復醫學到了孕育的新時代,推動康復事業和產業發展已成為康復人的新征程。徐州澳洋華安康復醫院的建設是徐國泰投及澳洋集團健全“大健康”產業鏈、完善醫療服務平臺的重要一環。醫院所提出的“讓每一個患者,不論貧富,不論老幼,都能享受到康復的權利”的康復理念深深觸動了我對康復醫學的認知,讓我對康復醫學有了更深刻而全面理解。正像在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時一位知名專家所說的那樣:康復醫學是促進功能改善的醫學,但不應局限于肢體和神經等功能的改善,包括臟器在內所有器官的功能恢復都屬于康復范疇。
“康復”是一門大學問。兩年來,我將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康復醫學的診療理論結合,對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各種功能障礙(言語、認知、吞咽、肢體功能障礙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得自己的內科診療知識經驗更加完整。
古人云:“業醫者,活人之心不可無,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秉承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行醫宗旨,我們贏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評。
還記得有一位年輕的腦出血患者,剛來醫院的時候對醫生、護士及康復師極其不信任,對我們的診療方案也是百般挑剔,給診療及康復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少麻煩。為了贏得她的信賴,我主動和她談心交心,對她的焦慮和擔心給予充分理解和寬慰,同時我們醫生和護士齊心合力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漸漸地她轉變了態度,從剛開始的極其不信任變成了充分信任,她也多次給我們說醫院就像家一樣溫暖。現在她雖然康復出院了,還依然與我們醫生保持著緊密聯系,每當她感到身體不適時就會向我們咨詢治療方法。如果說病人康復好轉給予了我們無限的成就感的話,那么贏得病人的信賴就是我們快樂的源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心換心,信任自來!
醫術是醫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才能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有一位88歲的老年病人,她基礎疾病多(腦梗死遺留左側肢體偏癱合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膽道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身體狀況極差,病情相對危重。輾轉于各個醫院都沒有取得良好的診療效果,后轉入我院治療。說實話,這樣的危重病人管起來很費心費力,科室薛主任看出了我的憂慮,他鼓勵我說:“要相信自己的診療水平,敢于挑戰自己,才能不斷進步”。在主任和同事們的鼓勵下。經過對病人身體狀況的仔細檢查,查閱了相關診療材料,向同事們和資深專家請教診斷方案,采取積極的藥物干預及康復綜合訓練方案來循序漸進的緩解患者病情。經過精心治療,病人的病情逐漸好轉,最終在不吸氧狀態下可床下活動,家屬非常感激,并送了一面錦旗。看到病人幸福而又充滿陽光的笑臉,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平時工作雖然緊張忙碌,但辦公室里同事之間的互幫互助總能給工作中帶來陽光和溫暖,讓我非常感動。
我們科室就像一個小家庭,大家相處非常融洽。工作中,當某個病人的治療方案效果不好時,大家總能群策群力,建言獻策,攻堅克難。最熱情的當屬程醫生了,程醫生是一名退伍軍人,但是他退伍不褪色,依然能夠保持雷厲風行的作風和樂于助人的品質。當收入院病人比較多、工作任務比較重時,總能幫助其他醫生分配工作任務并主動要求收治病人并管理。我為工作在這樣的醫院和科室感到慶幸和自豪。
科技的進步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在如今這個一張卡、一部手機就能走遍天下的時代,老年人卻成為了弱勢群體。近期,一則老年人因不會出示“健康碼”而禁止通行的新聞刷爆了各大媒體網絡。而作為醫務工作者的我們也會時常遇到類似的問題。
前不久,有一位81歲的病人來我院進行康復治療,由于兒女平時工作忙不能長期陪護,只留守一個老太太照顧。它們老兩口文化水平較低,而且耳目失聰,在辦理出入院手續時可犯了難。為了讓老人能夠順利住上院,我們及時與他和他們的兒女溝通,在征得它們的同意之后,我們順利辦理了各項出入院手續,贏得了他們的充分信任,病人對我們的診療也積極配合,并取得了良好的診療效果。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們康復醫院會迎來越來越多的老年病人,相對于我們年輕人,它們頭腦不再靈活,手腳不再便利,“文化代溝”日益凸顯,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應時刻秉承“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以父母之情待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共同構筑溫馨和諧的康復醫院。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作為醫院的一名員工,我們要發揚釘子精神,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為醫院的發展注入蓬勃的力量。我與澳洋共奮進,且以此文付芳華!
上一條:“關愛生命健康護航”國際護士節慶祝活動
下一條:建院三周年征文作品賞析之二:《藏在鏡頭里的感動》 |
返回列表 |